◆容納1700萬人從業◆打造10大優勢產區
9月4日至5日,全國經濟林建設現場會在濟南召開,筆者從會上獲悉,目前我省經濟林面積達到2075萬畝,產品產量達1871萬噸,經濟林種植業產品產值917.7億元,產量、產值均居全國首位。
據省林業廳廳長燕翔介紹,山東經濟林面積占全省有林地面積的50%以上,是全省的“綠色脊梁”。全省投入經濟林產業發展資金快速增加,2012年達到85億元,其中各級財政資金達到15億元。全省擁有“三品”認證的經濟林基地達到804個,省級以上知名商標63個。全省經濟林年加工能力290萬噸,占總產量的15%。
經濟林目前已成為林農發家致富的“綠色銀行”。2012年,全省農民人均經濟林種植業產值達到1400多元。全省獲得“中國經濟林之鄉”稱號的32個縣(市區),農民來自林果人均收入超過500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據統計,全省有1700萬人直接或間接從事經濟林生產。
全省將著力打造10大優勢特色經濟林產區,即:以膠東半島和泰沂山區為重點的蘋果產區,以魯中南山區為重點的桃產區,以煙臺、濱州、聊城為重點的梨產區,以煙臺、青島為主的葡萄產區,以膠東半島和魯中南為重點的櫻桃產區,以魯中南青石山區為主的核桃、柿子、仁用杏產區,以魯中南山區、膠東丘陵地區砂石山地和河灘為主的板栗產區,德州、聊城、濱州、東營為主的金絲小棗、圓鈴大棗和冬棗產區,以寧陽、鄒城為中心的長紅棗、大棗產區,以泰沂山區為主的銀杏、山楂產區等。這些特色優勢產區規模均在100萬畝以上。(轉載于大眾日報2013-9-9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