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蓬萊港僅用24小時就完成了接卸“杰瑪”輪2.2萬噸俄羅斯煤炭的作業任務,平均艙時量達到230噸/小時,創該港面煤卸船效率新高,這也是該港首次成功承攬俄羅斯煤炭貨源。
面對今年依然嚴峻的市場形勢,蓬萊港把服務客戶作為提升港口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以客戶為中心,把客戶需求作為工作努力的方向,今年上半年港口吞吐量實現平穩增長。
對于港口企業來說,贏得客戶的要素除了完善的港口硬件功能和條件,更離不開服務客戶的“軟功夫”。蓬萊港建立了客戶代表管理機制,將客戶管理責任到人,定期回訪。根據客戶需求,蓬萊港積極協助朝鮮煤炭客戶及其下游采購商,和多家銀行共同探討金融物流業務,成功促成銀行和客戶間的“保兌倉”業務。該業務模式下,供貨商可以放大銷售訂單,采購商可以利用有限資金做大貨盤,銀行可以拓展金融物流新業務,港口履行監管職責的同時可以收取監管費,實現多方共贏。
了解到煤炭客戶對朝鮮面煤進口貨損有不滿情緒,公司馬上組織生產部門召開降低煤炭作業損耗專題會議,邀請煤炭客戶參加,認真聽取客戶需求,制定了清底、裝車標準,減少作業貨損;并規定煤炭等散貨貨垛改為貨垛頂挖設凹槽新垛型,減少雨水造成的貨物流失。憑借優質服務,蓬萊港計劃把朝鮮貨源打造成港口第二大特色貨源。
服務客戶更多的體現在服務細節上。為了做強原木特色品牌,蓬萊港通過改進原木作業工藝,采用挖掘機下艙作業,在今年5月的“浙海1”輪原木作業中,創卸輻射松13088立方米/晝夜的作業效率新高;“澳亞·布里斯班”輪原木船作業中,首次遇到混票裝船情況,港口貨運站憑著嫻熟的理貨技能,采取對照碼單和艙內標簽分票方式,圓滿完成該船分票作業,解決了貨主之間可能產生的貨權糾紛,讓客戶和船方贊不絕口。
今年上半年,蓬萊港協助當地經濟開發區成功引進兩家木材深加工企業,同時積極幫助木材客戶開展代開證貨物監管、質押監管等金融物流業務,有效推進了臨港木材產業的發展。下一步,蓬萊港將加快拓展港口物流鏈,構建港口物流體系,計劃形成以港口為龍頭,以積極培育和服務臨港經濟為抓手,以保稅、木材加工區、物流園區為平臺,加快港口由簡單裝卸向物流重要節點轉型。(轉載于大眾日報2013-8-6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