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和霍金都是每天受到死神脅迫的人。喬布斯自2003年被發現胰腺癌,并做過肝臟移植手術,他在近幾年演講的重要主題就是如何把每一天當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霍金從劍橋大學求學期間就患上罕見的盧伽雷氏癥,醫生曾宣判霍金的存活期不過兩年,而霍金自此已經“生存”了三十多年之久。
生命的殘酷致使兩位傳奇人物都采取迥異于常人的思維方式,他們直達生命的本質,用最簡潔的辦法直擊問題的要害,關注關鍵所在,從而避免浪費時間,而不像我們常人容易被大量細節枝蔓所誘惑。
喬布斯不論在其人生還是產品理念始終倡導“簡單和專注”,并把這個理念貫徹始終,發揮到極致;而霍金的演講,聽眾往往折服于其言簡意賅,卻通明達理的回答。霍金曾說,如果沒有簡單的理論可以解釋宇宙,宇宙就無法存在(大意)。
信念
霍金在自傳里的第一句話就是,他的生日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忌日,而在全世界同日出生的幾十萬人中間,恐怕只有他投身于天文學,歷史和人生的巧合使他獲得了使命感。甚至在喪失了全身的運動能力之后,他仍然感到幸運,因為他當初選擇的理論物理學可以完全憑借大腦思考,而不必動用像實驗物理學那樣需要動手能力。
喬布斯就更不用說了,他自認為是為數不多的曾經虧損過2.5億美元的人,但是始終認為他是改變世界的那個人 (the chosen few)。在喬布斯重返蘋果之后的系列演講中不難看出,他認為過去生涯中的各種經歷,包括幼年時期被親生父母遺棄,養父母的眷顧,與胞妹重逢,青年時期對藝術字體和佛教禪宗的癡迷,乃至嬉皮士、大麻的經歷,以及被董事會掃地出門,創建好萊塢動畫公司,等等,都是日后重返蘋果后厚積薄發的系列“串聯”事件,而這些經歷串聯的引線,就是其以一己之力改變世界的強烈使命感。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饑,虛心若愚的理念貫穿了喬布斯生涯的始終。
使命感和創造力均來自于內修外煉,內圣外王的通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