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街道區域面積小,土地資源極度稀缺,另一方面人流、物流、信息流卻相對集中,我們通伸街道發展樓宇經濟得天獨厚。”11月29日,筆者跟隨通伸街道經濟發展辦公室副主任楊建輝“步量”通伸街道時,楊建輝說。芝罘區通伸街道地處煙臺長途汽車站、煙臺火車站、煙臺港、地方港交會地帶,交通便利,商貿發達。“發展樓宇經濟不僅有基礎,而且具有優勢和機遇。”
據了解,面積2.35平方公里的通伸街道轄區內現有5000平方米以上的各類商務樓宇共9棟,僅2012年納稅總額就近3億元,其中三水大廈單棟樓宇稅收過億元、第一大道等3棟樓宇稅收過5000萬元,在建商務樓宇5棟,累計在建面積達26萬平方米,樓宇經濟發展具有良好基礎和有利條件。“街道在發展樓宇經濟的作用上,主要還是吸引更多優質企業進駐。對于進駐企業來說,與其說街道是‘父母’,不如說我們是‘保姆’。以保姆式的服務,確保轄區樓宇經濟更好更快發展。”楊建輝說。
筆者在39層的魯東國際看到,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收尾施工。而在一年前,這座芝罘區西部最高的商務樓宇,還由于種種原因,被長時間閑置。通伸街道為了盡快魯東國際的樓宇經濟盤活,多次與外商談判,成功引進連云港投資商將該樓宇收購。“我們外地客商來到煙臺,人生地不熟,是通伸街道指定專人為我們服務,極大地加快了建設速度,預計今年年底大樓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該棟樓宇的投資商對筆者說。
如今,樓宇創新成了通伸街道的經濟發展工作重點。按照“整合硬件資源,完善軟件服務”的原則,整合了西炮臺社區1500平方米的社區用房資源,按照“街道樓宇辦+樓宇綜合服務中心+樓宇信息系統平臺”的管理模式,打造街道、社區、物業、工商、稅務等合署辦公的團隊服務平臺。(轉載于大眾日報2013-12-4第17版)